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9的文章

《致親愛的孤獨者》:原來長大,是去習慣世界的不友善

「年輕的時候,我走進人群裡,走在他們中間,我覺得我快孤獨死了。」《致親愛的孤獨者》凱涵篇,18 歲女孩北上念大學,因為學校行政程序的疏失,沒有宿舍可以住。校方敷衍了事的作為、父母劈頭就大聲嚷嚷地責怪⋯⋯片中凱涵是不是就像每一個我們,在 18 歲時,才發現自己期待的獨立與自由,是如此令人窒息? 文|結果娛樂 「年輕的時候,我走進人群裡, 走在他們中間, 我覺得我快孤獨死了。」 ——駱以軍。 妳還記得自己 18 歲的樣子嗎? 18 歲的我們,在法律上,來到了「成年」的年紀,這個年歲的我們,理應都剛結束了十二年國教的旅程,面臨著人生的交叉路口──繼續升學、還是踏入職場?故事裡的凱涵,則是好不容易擺脫了三角函數與歷史年表,也終於把學生制服卸下,懷抱著對於世界的憧憬和想像,來到了這個過往只能從大人敘述的字眼裡,理解到的自由空間。 起初,每個人都滿懷著期待,但又難免有一些惴惴不安。妳渴望已久的自由與解放,誠如師長們常常玩笑形容的「由妳玩四年」。大學生活理應多采多姿的吧?可以不受家長限制的生活肯定是自由的吧?可以背棄教科書的世界一定更加新鮮有趣的吧?腦海中充斥著各種美好想像的妳,提著行囊來到了新生活。 《致親愛的孤獨者》李雪飾演凱涵。圖片|夢田文創提供 那時,妳的行囊,是妳唯一能夠緊抓住的羈絆,那是妳還能感受到的家鄉氣息,也是妳的安全感來源。縱使妳在打包行李的當下,想像著內容物會隨著成年後的日子而有所更迭,或許是一套拘謹而端莊的正式套裝,也可能是一雙妳曾經看著學姊們穿著的楔型涼鞋──但現在的它,就是唯一跟妳一起闖蕩的唯一夥伴。 妳彷彿會在凱涵身上,看見自己曾經的影子。隨著列車搖搖晃晃地北上,內心懷抱著諸多憧憬與期待,卻也會在一個人初次到訪臺北車站時,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在熙來攘往的車站大廳裡,感受到一絲徬徨與無助。妳打從心底明白,18 歲了,是該獨立的年紀了,所以妳為了這一天做了太多準備──重複確認的路線、悉心紀錄的筆記本⋯⋯。(推薦閱讀: 最溫柔也最殘忍,少女的 18 歲青春 ) 可就當滿懷期待展開大學新生活的那一刻,凱涵就跌了跤。 不是凱涵的錯,怎麼也不會想到,行政程序的疏失,就這麼把屬於自己的房間跟床位,拱手讓給了陸籍生。她看見自己期待的獨立與自由又再次變得狹隘、變得窒息,校方敷衍了事的作為、父母劈頭就大聲嚷嚷地責怪、同儕置身事外的態度,甚至

時代不一樣了!你家也有「認為努力就會成功」的長輩嗎?

我也曾經說,父母是世界上最保守的人,後來我發現這句話重了。媽媽小時候也有夢想,但不得追。她長大後卻發現,時代確實變了,自己追不起,孩子也不願跟隨。或許,環境再怎麼改,我們都仍共存著上一個世代的記憶。 火車叩隆叩隆的行駛過鐵道,一路從艷陽高照的嘉義開到新店。 「我跟火車真的很有緣啊!」媽媽常常這樣告訴我們。 小時候,載滿白甘蔗的火車,沿路叩隆叩隆的行駛過鋪設在鄉間的鐵軌,開的速度不快,許多農村的孩子會蜂擁而上,快速的拔起一兩根,然後落荒而逃。搜集起來的甘蔗,可以再賣回給糖廠,賺取一些微薄的零用錢,或多或少幫助家裡的經濟。一開始是親戚帶著媽媽,後來媽媽背著弟弟,帶著妹妹,到後來所有的小孩都出動,在監控下,偶爾可以得手,反正沒有損失。 回到家後,弟弟還是背在身上,書包放下後就去撿柴,砍柴。把柴火放到灶裡面,跟著她的奶奶一起,生火、煮飯,張羅弟妹先吃,並且帶弟妹們先去洗澡,讓爸媽回來以後,桌上有著熱騰騰的食物,也不會有額外的家務負擔需要處理,畢竟,他們在外辛苦了一天,回家也沒有更多時間了。 媽媽說,從有意識開始,她的手就沒有停過。小朋友的手很小,能夠做的有限,就是幫忙拔拔雜草,餵餵家裡養的雞、鴨、豬,做做家事,照顧弟弟妹妹。等到大一點後,在上學前,可以起來幫忙撿柴、砍柴,準備家裡的早餐晚餐,準備便當,帶弟妹去上學。下課後,可以去幫忙拔甘蔗、剖蚵仔,農忙時幫忙插秧等等。 總之,一直在勞動著。 圖片| 來源 媽媽總是想像她的未來,會在台北工作,坐在辦公室,賺很多錢,打扮得時尚,燙一頭鬈髮,穿著墊肩的衣服,擁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她很努力讀書,即使每天所需要做的家務事跟農作很多,她還是很努力讀書。因為她只知道,讀書不難,還可以讓她去台北,完成自己的願望。而不是坐在路邊剖蚵仔,或者是去紡織工廠車衣服,最後結婚、生小孩,跟她的爸爸媽媽一樣。 就這樣,抱持著夢想,媽媽一路名列前茅,在國中畢業前,考上了嘉義女中。離坐辦公室又更進一步了吧?媽媽心想。 回家後,她的媽媽,我的外婆,語重心長的跟媽媽說: 「放棄讀書吧,家裡要蓋房子。」 除此之外,沒有別的了。媽媽忘記自己是否有哭,但肯定沒鬧,因為窮苦家庭的孩子沒有鬧的本錢,能不能哭她也忘了。總之,隔天她還是一樣早起,做完應該做的家事後,到了學校跟老師說:「我家要蓋房子,不能繼續升學了,謝謝老師。」 老師很不捨,特別到了

家裡有人正值「青春期」?好好溝通,你需要會 CPR 法則

你的孩子變得衝動、重朋友、情緒起伏大,是不是也正值「青春期」呢?親子之間想好好說話,臨床心理師夫妻圖解分享青春期孩子的大腦變化,應用簡單的「CPR法則」,讓青春期不再等於叛逆、不成熟。 拔麻們,面對家裡的青少年很頭疼嗎? 覺得青少年很難理解嗎? 每天和孩子吵架吵得心很累嗎? 希望這個懶人包可以給您一些幫助! 參考資料: [1] 《 青春,一場腦內旋風:第七感練習,迎向機會與挑戰! 》,  丹尼爾.席格   Daniel J. Siegel [2]  《小心肝變大暴龍:一張圖看懂青春期!學校心理師給父母的減壓練習。》, 舒霖(柯書林) ※ 歡迎到我們的臉書粉專按讚、留言及分享:  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BYsTK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 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 www.bonbonjr.com

「修復力」的秘密:你的出身,無關未來幸福

不能改變原生家庭,我有沒有能力改變自己?心理師解析,「修復力」能夠幫助你了解「過去負面經歷」和「現在的你」之間的關係,並且理解,不愉快的童年經驗,不一定會讓你失敗。 「過去的經歷會塑造我們今天的樣子。 」當這樣的觀念已經顯得有些陳詞濫調的時候,人們開始對它有了一些質疑: 我的原生家庭已經是這樣了,難道我就註定會受到影響麼? 有兩個人明明經歷差不多,為什麼現在發展的情況差別很大? 我無法回到過去改變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是什麼讓有的人能夠克服原生家庭的不幸,成為健康、快樂、有成就的成年人? 在最開始做 KY 的時候,我們懷抱著這樣的希望:讓那些苦苦掙扎過、掙扎著的孩子找到一個秘密的、精神的歸處——就像聚集那些發著微光的星星一樣,連成一片,照亮夜空——多好你找到了我。 我們今天引入「修復力」 (Resilience)這個概念,説明大家進一步理解「過去負面的經歷」和「現在的你」之間的關係。 這篇文章送給星星一樣的孩子們。 什麼是修復力? 你是像橡膠一樣的人,還是像玻璃一樣的人? 如果你用力摔打橡膠,橡膠可以暫時被彎曲、壓擠,但總是會回彈成原樣。 而玻璃卻無法承受這些打擊,會徹底破碎——那種讓人在承受打擊之後恢復的力量,就是「修復力(回彈力)」,英文中稱為 Resilience,Wiki 中這樣定義它:心理修復力是指個體良好適應壓力和逆境的能力。 這種壓力和逆境可能來自家庭、關係問題、健康問題、工作或財務壓力等等。 明尼蘇達大學發展心理學家、臨床醫師 Norman Garmezy,在他四十餘年的研究中,見了數以千計的孩子。 其中有一個男孩,得到了他持續多年的關注。 他認識這個男孩時,他 9 歲,有一個酗酒的母親,沒有父親。 每天,這個男孩都會帶著一個同樣的「三明治」來學校:兩片面包,中間沒有任何東西。 因為家裡沒有人做食物,麵包是他唯一可以吃的東西。 儘管如此,這個男孩一直希望「不要讓別人同情,也不要讓別人知道自己母親的問題」。 每天,他都會微笑著帶著那塊麵包走進教室,精神奕奕。 長大過程中,男孩始終在學業、人際、心理健康方面都表現良好。 這個男孩屬於一群特別的孩子。 ——在很多年的時間裡,Garmezy 走訪了許多學校,尤其是那些經濟困難地區,尋找那些處在糟糕的處境中,看起來有很大概率成為問題少年,但實際卻成長得令人驕傲的孩子。 G

為你讀詩|戀愛詩句:怎沒下雨,我已經等不及你在我的傘裡

「我這一生只確定四件事,星星,月亮,太陽,我愛你。」借我們三分鐘,帶你讀三首好詩,看愛情的三種模樣。 〈窗外〉 晚上記得幫我買回來, 會。 你確定? 我這一生只確定四件事, 星星, 月亮, 太陽, 我愛妳。 圖片| 來源 〈有露安〉 怎麼還沒下雨, 我都已經等不及妳在我的雨傘裡。 〈總裁愛上妳〉 「妳最好是跟我走, 不然以後我在街上看到妳一次親妳一次。」 「好。」 本文摘自張天捷的 《張天捷在台北繞了一年都沒遇到蔡依林》 。 由大田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xLmmN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 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 www.bonbonj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