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7 世界攝影集:有危險的地方,也生出解救的力量

 2017 世界攝影集,聚焦鏡頭下的人性溫度與現實,回顧歷史給我們的啟示,帶著你要相信的價值,向未來邁步。

2017 年,混亂與新生並存的一年,難民竄逃、政治變動、氣候異常、恐怖組織肆虐,這或許是極其混亂的年,卻也在渾沌中生出希望。

紐約時報於 2017 年尾做了《THE YEAR IN PICTURES 2017》,回顧這一年在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與影像紀實。

暫停與回顧,是種啟示。To pause and look back is a revelation.

AMANDA HESS

難民議題,讓世人開始思考,資源有限,該如何分享並做出價值抉擇;政治版圖變動,各國保守勢力於選舉勝出,我們因而發現,從性別到種族議題,實踐平等仍需眾人挺身捍衛,一同參與。

許多你以為已經解決、消逝的議題,其實都是他人活生生的日常,回顧歷史,並不為緬懷過往時光,而是要深刻記住衝突、記住怵目驚心的鮮血背後,有多少問題等待我們共同解決,迎向 2018 前,帶著歷史給的啟示,懷著相信的價值,向未知邁步。

二〇一七年,一月

1 月 20 日,華盛頓

唐納·川普抵達國會大廈就職典禮。(推薦閱讀:【職場筆記】一個川普,不會讓世界滅亡

Chang W. Lee /紐約時報

1 月 21 日,華盛頓

數十萬人沿著國家廣場遊行,抗議唐納·川普的總統職位。(推薦閱讀:【性別觀察】為女權也為人權上街!川普就任,女人向華盛頓進軍

露絲 Fremson /紐約時代周刊

達拉斯,1 月 29 日

在達拉斯-沃思堡機場祈禱,抗議川普總統禁止來自七個主要穆斯林國家的難民和人民。 

Dylan Hollingsworth/紐約時報

二〇一七年,二月

洛杉磯,2 月 26 日

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發生最佳影片獎首先宣佈為《La La Land》,實際上是《月光男孩》的烏龍。(延伸閱讀:戴維斯、艾瑪史東、阿里!奧斯卡動人演說:是你們選中我們,讓我們說出你的故事

馬特Sayles / Invision,通過美聯社

2 月 10 日南蘇丹本埠

清晨,婦女在流離失所者營地等候飲水。內戰使數百萬人從家中逃走。

泰勒·希克斯/紐約時報

在美國加拿大邊境,紐約州 CHAMPLAIN,2 月 23 日

當父親被銬上手銬時,一名婦女正安慰她的兒子。這個家庭試圖非法越界進入加拿大尋求庇護。

托德海斯勒/紐約時報

二〇一七年,三月

倫敦 3 月 22 日

一位女人正照顧在威斯敏斯特橋遭遇恐怖攻擊而受傷的女人。該事件襲擊者,受到了伊斯蘭國的讚揚。(延伸閱讀:【世界日誌】英國恐攻後續、愛爾蘭首位同志總理、法國同志伴侶冥婚

托比梅爾維爾/路透社

摩爾人,伊拉克,3 月 22 日

一名母親的兒子因受到伊斯蘭國襲擊而死亡。

Ivor Prickett 為紐約時報

聖克魯斯,加拉帕戈斯群島,3 月 2 日

寂寞的喬治,在 2012 年去世,約 100 歲。他的死去亦代表其種類的滅絕。

Meridith Kohut/紐約時代周刊

二〇一七年,四月

佐治亞州哥倫布市,4 月 30 日

在步兵訓練營的進餐時間。十八名女子繼續畢業,成為陸軍中第一批女步兵。(推薦閱讀:鏡頭下的溫柔!十張溫習女人堅強力量的老照片

梅麗莎·金/紐約時報

坦桑尼亞,埃及,4 月 9 日

在科普特教堂的座位上佈滿血跡。伊斯蘭國聲稱該起亞歷山大教堂的襲擊事件為其所為。

Nariman El-Mofty / Associated Press

曼哈頓,4 月 13 日

74 歲的前衛服裝品牌 Comme desGarçons 的日本創始人川久保玲(Rei Kawakubo)之設計。

埃里克馬迪根赫克/紐約時報

二〇一七年,五月

5 月 18 日,丹佛 

8 歲的科比·拉托雷在一個貴格會教堂玩耍,在那裡他的母親是一個面臨被驅逐的移民,尋求避難並待了六個月。(推薦閱讀:歐洲難民潮下被隱藏的名字!岸邊男孩艾倫的警示:「我們的夢想都死去了」

托德海斯勒/紐約時報

加拉加斯,委內瑞拉,5 月 26 日

抗議者奪取了該市主要公路的控制權。為嚴重的經濟危機,該國動盪不安。

Meridith Kohut/紐約時代周刊

華盛頓 5 月 4 日

總統川普接受眾議院議長保羅·瑞安(Paul Ryan)和多數黨領袖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支持後,眾議院通過了廢除和替代「平價醫療法案」的措施。 

斯蒂芬·克勞利/紐約時報

二〇一七年,六月

西部 KILBRIDE,蘇格蘭,6 月 23 日

孩子們在學校的足球場上練習。蘇格蘭是高爾夫的發源地,但少數年輕人正在接受這項運動。

基蘭·多奇/紐約時報

曼哈頓 6 月 25 日

謝麗爾·斯圖爾特(Cheryl Stewart)參與紐約同志大遊行。(推薦閱讀:彩虹色的你!2017 同志大遊行:做自己,愛讓你無所畏懼

希拉里·斯威夫特/紐約時報

KWAMASHU,南非,6 月 2 日

德班附近的一個鄉鎮的舞蹈班。在種族隔離結束二十多年之後,該國的財富還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差距。

若昂席爾瓦/紐約時報

二〇一七年,七月

加拉加斯,委內瑞拉,7 月 26 日

在抗議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NicolásMaduro)抗議活動時,士兵保護自己免受汽油彈的毆打。

Meridith Kohut/紐約時代周刊

摩爾人,伊拉克,7 月 12 日

伊拉克士兵替一個遭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帶走的男孩清洗身體。

Ivor Prickett/紐約時報

7 月 20 日,伊拉克,SHARIYA CAMP

Yazidi 教派的一名少女遭伊斯蘭國家武裝分子綁架和強姦。當她的綁架者在摩蘇爾的空襲中喪生時,她趁機逃走。(推薦閱讀:為什麼性侵受害者無法反抗?這個世界正在告訴女人:你被性侵,你活該

亞歷克斯波特/紐約時報

二〇一七年,八月

8 月 12 日,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

在一次白人民族主義集會上,一名司機將汽車撞向一批反人員,造成至少十九人喪生。 

瑞安 M.凱利/美聯社

SAN CASIMIRO,委內瑞拉,8 月 21 日

在棺材裡的孩子,是他們 17 個月大的表弟 Kenoffber AquinoMerchán,因營養不良而死亡。

Meridith Kohut/紐約時代周刊

喀布爾,阿富汗,8 月 25 日

警察試圖救出一個在什葉派清真寺裡星期五祈禱時被炸的孩子。襲擊造成至少 40 人死亡。 

奧馬爾 Sobhani /路透社

二〇一七年,九月

休斯敦,9 月 1 日

因哈維颶風而成的受災戶,正打撈自己的照片。

Ilana Panich-Linsman/紐約時報

DAKHINPARA,BANGLADESH,9 月 14 日

抵達孟加拉國後,難民紛紛下船抵達。他們逃離了對緬甸羅興亞少數民族的迫害。

亞當·迪恩/紐約時報

印第安納波利斯 9 月 24 日

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球員在與克利夫蘭布朗隊比賽前,在國歌期間下跪,其下跪舉動為了讓世人正視種族歧視之問題。(推薦閱讀:「抱歉,我只跟白人交往」澳洲種族歧視嚴重嗎? 

Darron Cummings / Associated Pres

二〇一七年,十月

底特律 10 月 27 日電

女演員 Rose McGowan 在婦女大會上談到了反對性騷擾和毆打的 #MeToo 運動。(推薦閱讀:#itmatters:性別是一群人的事,沒有人是旁觀者

艾琳·柯克蘭(Erin Kirkland)/紐約時報

10 月 5 日,COX'S BAZAR,BANGLADESH 附近

在一個難民營,一名羅興亞男孩舉起了他逃離緬甸種族清洗的畫面。

謝爾蓋波諾馬廖夫/紐約時報

巴塞羅那,西班牙,10 月 1 日

一名戴著加泰羅尼亞旗的女子走在散佈著傳單的街道上。衝突和混亂標誌著該地區從西班牙獨立。

Emilio Morenatti / Associated Press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COX'S BAZAR,BANGLADESH,11 月 3 日 

今年有超過 640,000 名難民在孟加拉尋求庇護。

托馬斯 Munita /紐約時報

華盛頓 11 月 14 日

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上,得克薩斯州民主黨人希拉傑克遜·李(Sheila Jackson Lee)展示了一名婦女的照片,指控參議院候選人羅伊·摩爾(Roy Moore)性侵犯。

Al Drago/紐約時報

11 月 11 日,緬甸與孟加拉國之間的 NAF 河流

難民們使用了他們建造的臨時筏子,以逃避緬甸對羅辛亞少數民族的殘酷鎮壓。 

托馬斯 Munita/紐約時報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文圖拉,加利福尼亞州,12 月 7 日

消防隊員監視洛杉磯西北部 101 號高速公路上的 Thomas Fire。火災是加州歷史上最大的火災之一。

馬里奧多摩/蓋蒂圖片社

曼哈頓 12 月 11 日

在一個自殺式襲擊者在連接時代廣場和港務局地鐵站的通道內引爆管道炸彈後,警員沿著第四十二街走去。(推薦閱讀:【世界日誌】為世界做出改變!穆斯林街頭送愛、年輕世代的政治地震、齊柏林導演揭台灣傷痕

Jeenah Moon/紐約時報

BIRMINGHAM,ALA。,12月11日

參議院候選人道格·瓊斯(Doug Jones)的一次集會,這是他贏得特朗普總統認可的醜聞軼事的候選人羅伊·摩爾(Roy Moore)的前一天。

鮑勃米勒/紐約時報

2017 世界攝影集,讓我們在消縱即逝的世代裡,記住改變,記住問題,記住黑暗時刻裡,我們始終堅持的愛。

參考資料、圖片|來源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ift.tt/2CjPWuz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粵劇女生】20 +歲月入十幾萬、30 破產、40+ 重拾夢想:我有傲骨

專訪粵劇演員 Man,她在最輝煌的演藝時光退下來,驀然回首,她感恩人生 30 的低谷,造就了她更豐盛的人生下半場。 攝影/陳嘉元、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工作室內,造型及化妝師 Man 由一群學生幫忙穿上粵劇戲服。「拉上一點點。」、「前後調轉了﹗」、「不行,再來過。」聲線沉穩,說話乾脆有力。再看照片上帶着文武生妝容的她,輪廓分明,氣宇軒昂,如未見真人,說她是個男兒身,沒半點疑惑。 「我從沒當自己是女人。」 舞台上她是個演活男角的瀟郎(藝名),從不服粵劇界的生存潛規則;現實中是個會為小女生出頭的大家姐,年少得志,風光近十年卻在 30 大關一鋪清袋,人在低谷仍咬緊內心的傲骨。做人有骨氣自然要犧牲,不怕路難行?她拋下一句:「我的人生本來就崎嶇,又何妨?」 身形高挑,輪廓分明,氣宇軒昂,Man 很快便被看中當上文武生。 有關注婚嫁造型或留意靈數占卜的人,也許會認識Man,她是一位婚禮造型及化妝師,同時鑽研生命靈數。擅長將中式美學融入新娘造型;亦敏感生命的覺知,相信人生使命,一切跟她的歷煉有關。她原是學戲出身,自言人生路崎嶇,其實年少時本平步青雲。自 6 歲參與學校表演《紫釵記》後,迷上粵劇,由學生班起步,就被看中當文武生,到不同慈善機構、活動,出演眾多劇目的主角,以為是躍身職業班的優厚條件,然而,初踏門檻,卻因行內的醜陋一面而卻步。 初入職業班,要由低做起,完全不被尊重,像狗一樣被呼喝,大家同是演員,都有阿媽生,為何小角色就要被人「問候」? 感謝當時的囂張:我靠努力上位 「初入職業班,要由低做起,完全不被尊重,像狗一樣被呼喝,大家同是演員,都有阿媽生,為何小角色就要被人『問候』?」最叫人難耐的,是涉及名利關係的潛規則。「10 歲出頭,一位行家說有機會給我出演一角,但前提要買一套戲服,當時母親拒絕,最後角色落入一位願意購買該戲服的太子女身上,我不知角色機會跟買戲服有沒有關係,但令我發現原來選角不只靠能力﹗」也許這不只是粵劇界的文化,而是社會的縮影,在各行各業都有可能遇見不是由能力衡量的工作機會,然而,我們還會執著於自我追求嗎? 帶着文武生妝容及造型的 Man,輪廓分明,氣宇軒昂,活像男兒身 我沒有家底,不想行到某一步為上位而犧牲自己,否則老來會覺得自己骯髒。 從演粵劇就要練好基本功,有實力才對得住藝術,是Man最敬愛的曾玉女老師所教導。所...

專訪基隆市長林右昌與夫人吳秋英:「建造一條青年返鄉的路」

專訪基隆市市長與夫人,當住在基隆的市民一次次對家鄉失望,誰願意承擔改變這座雨都的責任? 在過去老一輩的印象裡,基隆都掛上不快樂的城市第一名,失業率、自殺率、離婚率高居不下,就連住在基隆的市民,外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來自基隆。是什麼樣的人,願意承擔改變這座灰色雨都的責任?又是什麼樣的人,相信只要去做他的家鄉就會改變? 林右昌,基隆子弟,帶著對國土規劃的專長及中央部會的經驗,接任市長後三年內逆轉基隆墊底的命運,各項施政指數一路攀升,被譽為花最少錢做最多事的「城市魔術師」。今天我們訪問到帶領基隆市府團隊,拿下國土建設特別貢獻獎的林右昌市長及他的夫人吳秋英,一起談談孕育他們長大的家鄉——基隆,以及未來的願景。 林右昌市長在基隆獅球嶺長大,我問他兒時是否想過,長大後要讓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他笑著說:我小時候真的沒有那種看著魚逆流而上的神話。圖片|TONY LEE 李安峰攝影於獅球嶺砲台 我不想讓基隆人繼續看衰自己的家鄉 「以前基隆市民對自己來自基隆這件事,是非常沒有光榮感的,所有的建設幾乎都落後,排名都是倒數,那種對家鄉羞於啟齒,自卑、感到害羞或丟臉的情緒,很難談什麼認同。」 他想做的就是終止這樣的負向循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黑白變彩色,把痛苦變快樂,把沒有熱情變成有熱情。他從小住在基隆,目睹基隆由盛轉衰的年代,也明白市民期待了太久但總是落空的心情,對很多的允諾已經不敢再期待。於是他花了很多功夫,把規劃執行出來,尤其找那些是覺得最不可能改變的部分下手,一點一滴的去建立市民及市府團隊對執政者的信心,從小的成功經驗,去累積合作的模式,讓住在這裡的市民慢慢敢去相信,改變是有可能的。 基隆在整個台灣城市的發展史上算是非常早開發的地區,以前人家都說「基隆錢淹腳目」,但是它的腹地相對小,背山面海相對封閉,於是他同時兼備城市的規模與鄉村的性格。在當年,基隆不只是一個港,更是一個生活圈的概念,新北市的雙溪、金山、瑞芳、汐止、貢寮、雙溪其實都會把基隆當作一個市中心的概念,來基隆買東西,來基隆看醫生,來基隆過生活。 市長說:「於是在規畫基隆的時候,我就把整個北北基桃 950 萬人的首都生活圈一起想進去,再去想在這樣的大首都圈裡,基隆可以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擅長城市規畫景觀設計的林右昌市長,怕講解得不夠具體,馬上拿出一幅1854年復刻版的基隆地圖|TONY LEE 李安...

《俗女養成記》:39 歲不結婚,我沒孩子沒老公又得罪誰?

台劇《俗女養成記》,寫六年級女孩心聲。謝盈萱飾演的陳嘉玲,39 歲沒房沒車沒子沒老公,在眾人眼中看起來有點可悲。然而如同陳嘉玲,我們憑著一點任性和勇氣,尋找屬於自己的出路,不覺得這樣的自己,其實超級可愛嗎? 女人到了 39 歲,在世界看來,一點都不可愛了,對不對?台劇《俗女養成記》,寫六年級女孩的故事——辛苦工作 20 多年,沒房沒車又沒老公,才發現自己成了別人口中可笑的「俗女」。 謝盈萱飾演的女主角陳嘉玲,年近 40 歲,擔任董事長特助,頭銜看似風光,卻都專門替董事長打理私家事;有個交往四年的男朋友江顯榮,但兩人之間的關係早已逐漸轉變為室友。 陳嘉玲在前男友的婚禮上喝掛,醜態盡現,朋友急忙把她拖進計程車,罵聲:「二十歲喝醉酒是可愛,四十歲是可憐。」 《俗女養成記》用搞笑逗趣的台詞,寫出六年級女孩的真實心聲:覺得自己懂得各種人情世故,其實根本不喜歡也不習慣,別人都假設你應該要過得很好,你也就假裝一切都很好——譬如包給討人厭的前男友一萬二的結婚紅包。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39 歲的女人,彷彿得罪了社會,看起來不可愛,還有點可悲。你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可悲,只得學會接受婚姻,接受現在的工作——儘管知道自己不那麼想要,卻覺得自己已失去勇氣、時間,無法像七、八年級的女孩一樣放棄一切,去追逐自由。 然後呢?六年級的女孩就只能羨慕看著他們嗎? 39 歲的陳嘉玲,述寫了六年級女孩的另一種樣貌:房子車子孩子老公,有了其中一樣,是不是就能承諾我一輩子幸福,甚至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又或者我其實永遠有選擇,去做想做的事? 圖片|《俗女養成記》預告截圖 女人的年齡,從來就不是投資 陳嘉玲有個二姑姑,在三十歲論及婚嫁之時,決定與男友取消婚約,家中吵得雞飛狗跳,年幼時的陳嘉玲在一旁看著,像是看一齣鬧劇,好笑的是,二姑姑沒鬧,鬧騰的是家人,他們大聲嘮叨著越老女人越掉價,看誰還要娶你。(推薦閱讀: 《WWW:請輸入檢索詞》:30 歲以後不結婚的女人,能怎麼活? ) 女人要不要結婚,身旁的人總是比當事人還要著急。陳嘉玲一家的反應,反映出整體社會對女人的設限,三十歲是個門檻,三十歲以前的女人有資格可愛,有任性的資本,大可以談一場轟轟烈烈、不求回報的戀愛。飯桌上家人問什麼時候要結婚,你還可以拿年齡當藉口,笑說「我還年輕」。 然而三十歲以後,遑論來到四十歲的女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