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致力打造溝通、互動的城市細看藝術與地方創生,以市民需求的角度出發,讓都市規劃更顯溫暖與有人味。
台灣近年來不斷提倡閒置空間再利用,期待重新規劃廢棄建築、舊有空間以做新用途,透過空間再造善盡資源。2016 年開始,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以平衡各地區發展,挖掘地方所蘊藏的文化;2014 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針對振興地方經濟,提出「地方創生」政策,希望減緩各地人口老化以及年輕人口流失的情況。究竟地方創生是什麼?又能為城市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
打造適合人們生活的公共空間
地方創生(Placemaking)並非近年才出現的新概念,地方創生的概念可以回溯至珍.雅各(Jane Jacobs),一名對都市計畫有著深遠影響的作家,對於城市的觀察與想法:她認為城市應該由居民共同創造,從市民的需求出發,而非從都市規畫者的理論出發。(推薦閱讀:告別都市人「沒事做」的焦慮!我在瑞士學習享受「安穩」)
根據非營利組織 Project for Public Space 定義,地方創生指的是人們共同構思與重塑共享的公共空間,成為社群的核心。地方創生不只是都市景觀的設計或公共建築設計,更重要的是透過地方創生的過程,連結在地社群,打造市民共享的空間,形塑社群凝聚力。就經濟學的觀點,地方創生所打造的公共空間,能引發使用者的正面回饋,創造龐大的外部效益。
英國倫敦的非營利組織 Catalyst Action,擁有具空間、都市、建築背景的團隊。在面臨日益嚴重的難民問題時,團隊以地方創生的方式,提出空間資源缺乏的解答。「兒童的微笑(IBTASEM)」計劃,在黎巴嫩的敘利亞難民營中,打造孩童自己設計的遊樂場,邀請孩童一同設計與建造,規劃出富有歸屬感與安全感的遊樂場。
<!--cke_bookmark_120S--><!--cke_bookmark_120E-->
IBTASEM - A playground as a response to the refugee crisis
藝術介入社群,反思人與土地的關係
世界各地有許多以藝術介入,成功翻轉在地的地方創生案例。像是日本系出同門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與瀨戶內海藝術祭,在過往並非觀光重鎮的新潟縣、香川縣,由來自各方的藝術家打造與地方共存的藝術作品;藝術家、商家與居民相互合作,讓人口逐漸流失的城市又獲得新生命,更將藝術祭打造成國際知名品牌。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的作品散佈在田野間,遊客在觀賞作品時,也能一覽當地風景。(圖片來源: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
美國費城壁畫藝術計劃(The Mural Arts Project),起源於對街頭塗鴉的反制,為了轉化塗鴉創作者的藝術能量,藝術家 Jane Golden 帶領塗鴉創作者,一同創作費城的大型壁畫,以社會草根故事出發,用壁畫藝術美化市容。經過多年努力,壁畫已經成為費城的標誌,而當地居民也從不同的活動中參與壁畫的創作,如今壁畫已然成為費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費城的壁畫藝術打造出獨特的城市風貌。(圖片來源:Mural Arts Philadelphia)
藝術是軟性的改造催化劑
2011 年,美國明尼蘇達州欲興建連接 Minneapolis 與 Saint Paul 兩個城市的輕軌綠線,建造工程長達三年。該條輕軌正巧位於商業中心,沿線上的商家無不擔憂生意將會受到的劇烈影響。
為了減低建造公共建設所帶來的陣痛,Springboard for the Arts 與當地政府發起了「灌溉計畫(Irrigate project)」,邀請與當地社區有所連結的藝術家,參與創意地方創生工作坊,並給予創作補助,從而發展數個藝術展演計畫:表演進駐商家,吸引了更多人潮;社群參與的活動,讓當地居民更了解所生活的城市。灌溉計畫消除了因公共建設所帶來的焦慮,也讓輕軌周邊形成了獨特文化。(推薦閱讀:好設計!打動人心征服世界:什麼是綠色設計?)
<!--cke_bookmark_551S--><!--cke_bookmark_551E-->
灌溉計畫紀錄影片:Planting Creativity: Artists, Place & Transit
劇院:地方創生的新起點
全球許多劇院相繼意識到藝術推廣與社群參與的重要性,劇院不再僅是表演發生的場域,更是連結在地社群的中心,使大眾不會被觀賞演出的門檻拒於門外,而劇場群聚人民的特質,也可說是地方創生的最佳起點。從參與式的藝術計畫,到以劇院為核心,展開的地方創生,劇院逐漸成為形塑城市風貌的關鍵。
英國切斯特(Chester)擁有歷史悠久的宗教戲劇:神祕劇(Mystery Plays),對當地人而言,戲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歐點影城(Odeon Cinema)以及 Gateway 劇院於 2006、2007 年陸續結束營業後,表演藝術場館便長期缺席於市民生活中。經過十年的引頸期盼,切斯特終於在 2017 年又擁有了新的劇院──Storyhouse。
位於英國切斯特的 Storyhouse。(圖片來源:Storyhouse)
Storyhouse 的建築前身為英國二級古蹟歐點影城,其興建原初是為了尋覓切斯特圖書館藏書的新去處,在決定將這些藏書移到歐點影城後,為了有效利用影城龐大的空間,英國柴郡西區和切斯特地方議會(Cheshire West and Chester Council)提出發展興建複合式文化場館的計畫,以滿足切斯特當地對於表演場館的需求。
於 1936 年開幕的切斯特歐點影城。(圖片來源:Historic England)
Storyhouse 是一個結合了劇場、電影院、圖書館、餐廳與酒吧的文化場館,鄰近市民活動與信仰中心──切斯特市政廳(Chester Town Hall)以及切斯特座堂(Chester Cathedral),使該區域形成切斯特的金三角地帶。如同其名,Storyhouse 的營運宗旨,便是希望打造一個如同家一般,能夠分享故事、創造故事的場域。
以新奇空間承載舊有回憶,故事持續流傳
由 Bennetts Associates 建築師事務所設計,Storyhouse 的建築外觀大致保留了歐點影城原初的樣貌,藝術裝飾風的建築、紅磚牆面;內部則因使用需求有了大幅更動:拆除影廳座位後,將空間劃分為數個區塊,原先露臺的位置規劃為 100 人座的樓中樓電影院,而內部主要保留了影廳弧型天花板以及銀幕邊框,在鏡框後頭,則是後來擴建的大劇場以及閣樓小劇場;觀眾沿著腥紅色的樓梯,彷彿走進銀幕中,邁向奇幻的劇場旅程,化身故事裡的角色,也成為分享故事的說書人。(推薦閱讀:設計鬼才 PAUL SMITH 華山策展:好奇心,讓任何地方都有靈感)
Storyhouse 保留了歐點影城弧形的天花板以及銀幕邊框,觀眾可以沿著樓梯走向大劇場以及閣樓小劇場。(圖片來源:Bennetts Associates)
Storyhouse 剖面圖。左邊為擴建的劇場空間,右邊為 Odeon Cinema 原有的建築空間,中間連接的部分即為舊影城中的銀幕邊框。(圖片來源:Design Week)
是劇院、是圖書館、也是咖啡廳,每個人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角落
Storyhouse 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擁有貫穿整個劇院的圖書館,從咖啡廳、自習空間、親子書房、到討論區,Storyhouse 的圖書館提供了各種空間以滿足不同需求,其開放從早上八點,咖啡廳的早餐時間,營業至當天最後一檔演出的散場時刻,不論只是來喝杯咖啡,或是要來觀賞演出的觀眾,都能借本喜歡的書回家,讓 Storyhouse 的回憶延伸到劇院之外。
<!--cke_bookmark_649S--><!--cke_bookmark_649E-->
圖書館空間散布在整個劇院之內。
表演之外,劇院可以做得更多
Storyhouse 擁有豐富的社群凝聚計畫,這些計畫都是經由劇院團隊諮詢當地機構、居民和學校之後誕生,提供不同年齡層適合參與的活動。像是針對電影、劇場的兒童與青少年計畫便十分多元:青少年可以在 Young Film Programmers 裡學習電影產業的知識,並參與 Storyhouse 電影節的策劃;British Film Institute Film Academy 以電影製作與創作為主,參與者將會置身專業電影團隊,體驗電影製作的過程;Youth Theater 舉辦工作坊激發兒童對於表演藝術的興趣;Youth Company 則帶領青少年認識劇場幕前到幕後的專業知識,進而學習獨立創作與製作;最後,Youth Leader 計畫期待培養出藝術產業的管理人才,透過在 Storyhouse 各部門的學習,了解如何營運一個文化場館。
除了藝術發展相關計劃,另外也有許多不同面向的活動,如:讀書會、藝術治療、語言學習、就業諮詢,或是五歲以下嬰幼兒的童謠時間、提供年長者參與的電腦課程等。
Storyhouse 舉辦的閱讀挑戰賽。(圖片來源:Storyhouse粉絲專頁)
促進文化平權上,Storyhouse 實行許多措施,讓所有市民都能夠享受表演藝術的樂趣。在 Storyhouse 的劇場演出都有口述影像、字幕、手語翻譯,讓視障、聽障的觀眾也能觀賞演出;另外,最特別的則是為了對於聲光效果較敏感、或是有特殊需求的觀眾,提供降低噪音、保持場燈明亮的特別版本,減少演出效果造成的刺激。
根本出發,從地方創生打造永續發展城市
為了從文化開始根留在地,讓城市永續發展,Storyhouse 提供剛起步的在地創作者排練空間,並透過場館的網絡,流通外界資源與資訊,鼓勵切斯特當地的藝術家在地發展。Storyhouse 也讓學生有更多的娛樂選擇,不必像以往奔向利物浦或曼徹斯特等鄰近的大城。當世界各地都面臨就業人口流向大都市的困境,劇院或許能提供人們沒有思考過的新解法。
Storyhouse 創造了一個供全齡共享的空間,年長者擁有認識新朋友的機會,年輕學子多了課後的新去處,兒童與青少年能在此獲得表演藝術的啟發;Storyhouse 也是個對所有族群都友善的空間,親子共同於此創造回憶,身心障礙的朋友有更多機會接觸藝術。雖然開幕不到一年,Storyhouse 已經種下了許多地方創生的種苗,而成效則靜待時間慢慢發酵。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J7wST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