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企業必須為員工提供平等。」微軟以具體行動支持 LGBT

D&I 策略間第 17 回!國外不少企業執行的 Diversity and Inclusion(D&I),在台灣討論卻很稀少。一起來看看台灣微軟如何從員工精神、福利,打造一個包容個體多元的職場。

上週,女人迷整理了微軟 Women in Tech 的活動亮點。作為科技領頭羊之一,微軟推行 D&I 超過 20 年,9/6 湯森路透公布的全球最具多樣性與包容性 100 名企業中,微軟排名 16,D&I 指數達 74.25 [註 1]。

其實,台灣微軟也一直期望從自身做起,將這份職場趨勢引進台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台灣微軟是如何從員工精神、福利、對外行動,來打造一個讓員工自由發展所長、包容個體多元的職場,也希望微軟的行動,能作為各家企業借鏡。


圖片|來源

台灣微軟致力打造的理想職場

在《微軟 Women in Tech 科技女力:十個包容性準則,打造 D&I 職場環境》中,微軟分享了企業的十個包容性準則,而這十項準則不是死板教條,而是一種文化,鼓勵每位員工說出想法,也使他們的聲音被聽見。使員工相信個人價值,相信所作所為,能為公司找到新的、好的改變。而這十個包容性準則,貫徹公司高層至基層。

除了企業精神,微軟也從福利政策著手,讓員工自由掌握工作節奏,不以工時作為評判績效的標準。所以員工能夠彈性上下班時間,每月可以選擇一日在家自主性工作。產假、陪產假、領養假及家庭照顧假總和起來更高達 36 週,而此項福利任何人皆適用:單身、離婚領養、多元成家⋯⋯。(延伸閱讀:八天婚假五天陪產假!北市府保障同志勞工權益

福利不分同性/異性,微軟的多元包容實實在在地體現在政策上。其實微軟 1989 年就開始支持同性婚姻,全球微軟人權計畫經理 Michael Karimian 曾說:

「雖然我們無法影響 LGBTQ+ 員工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充滿熱情、尊重、包容性的職場環境——一個可以讓他們發揮能力的場所。」

「企業必須為員工提供平等。」


圖片|Microsoft

而這樣的支持是與時共進的,2012 年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曾捐款十萬美金,抵制反同性婚姻的公投。所以每個能為 LGBTQ+ 發聲的場合,他們從未缺席,譬如今年剛結束的台灣同志大遊行,微軟也帶著員工一起走上街頭,點亮彩虹驕傲。


圖片|Microsoft Taiwan

為台灣人才培育投注心血

過去我們看過的幾個國外企業 Google、Apple、Twitter、Facebook⋯⋯等,都會選擇與非營利組織合作,贊助資金或場地,提供代表性不足群體更多投入 STEM 領域的機會,這些非營利組織像是 Anita Borg、Black Girls Code、Girls Who CodeCode2040。而台灣微軟在培育人才上也不落後:

舉辦 Ada Fair 科技女力論壇,釋出 300 個職缺

今年三月才剛落幕的 Ada Fair 科技女力論壇,邀請了投入科技產業的女性 Role model,分享投入 STEM 的心路歷程,同時也與各家企業合作,釋出逾 300 個科技領域職缺,並且優先放給女性。

Coding Angels 工作坊,打破性別藩籬

為了響應美國 Code.org 發起的「Hour of Code」活動,台灣微軟從 2015 年開始舉辦「Coding Angels 女性程式設計工作坊」,以女大學生為目標族群,帶領她們學習程式語言,激起更多人對程式的興趣,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所建造的藩籬。三年下來,已經有超過千人參加這場工作坊。

對 D&I 這個概念尚未熟悉的台灣,或許可以藉著台灣微軟的行動,產生這些思考:你所處的企業,是否創造足夠開放的空間?譬如勇於提問、自由表達意見;是否讓員工能肯定自我價值?譬如相信自己能為公司帶來改變、在這家企業規劃自己的職涯。

一個多元化的企業,應該要保有每位員工的個性及思考方式,創造「開放思考」的空間,同時讓每個人成為彼此的互補。當企業能激起員工對工作的熱情,才有可能讓企業走得更長更遠。(推薦你看:致用戶書 02:嘿,跟我們一起走,好嗎?

[註 1] 湯森路透公布的這項排名,以四個關鍵類別作為衡量標準:多元性、包容性、人員發展、新聞爭議。D&I 指數獲得許多分析師的認可及重視,因多樣性和包容性與企業盈利、價值相關,能作為投資者在投資時的參考依據。

資料來源|

Thomson Reuters D&I Index Ranks the 2018 Top 100 Most Diverse & Inclusive Organizations Globally(Thomson Reuters)

Bill and Melinda Gates donate $500K in support of gay marriage(MSNBC)

The Business of Inclusion(微軟)



from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DcQhSZ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專訪基隆市長林右昌與夫人吳秋英:「建造一條青年返鄉的路」

專訪基隆市市長與夫人,當住在基隆的市民一次次對家鄉失望,誰願意承擔改變這座雨都的責任? 在過去老一輩的印象裡,基隆都掛上不快樂的城市第一名,失業率、自殺率、離婚率高居不下,就連住在基隆的市民,外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來自基隆。是什麼樣的人,願意承擔改變這座灰色雨都的責任?又是什麼樣的人,相信只要去做他的家鄉就會改變? 林右昌,基隆子弟,帶著對國土規劃的專長及中央部會的經驗,接任市長後三年內逆轉基隆墊底的命運,各項施政指數一路攀升,被譽為花最少錢做最多事的「城市魔術師」。今天我們訪問到帶領基隆市府團隊,拿下國土建設特別貢獻獎的林右昌市長及他的夫人吳秋英,一起談談孕育他們長大的家鄉——基隆,以及未來的願景。 林右昌市長在基隆獅球嶺長大,我問他兒時是否想過,長大後要讓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他笑著說:我小時候真的沒有那種看著魚逆流而上的神話。圖片|TONY LEE 李安峰攝影於獅球嶺砲台 我不想讓基隆人繼續看衰自己的家鄉 「以前基隆市民對自己來自基隆這件事,是非常沒有光榮感的,所有的建設幾乎都落後,排名都是倒數,那種對家鄉羞於啟齒,自卑、感到害羞或丟臉的情緒,很難談什麼認同。」 他想做的就是終止這樣的負向循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黑白變彩色,把痛苦變快樂,把沒有熱情變成有熱情。他從小住在基隆,目睹基隆由盛轉衰的年代,也明白市民期待了太久但總是落空的心情,對很多的允諾已經不敢再期待。於是他花了很多功夫,把規劃執行出來,尤其找那些是覺得最不可能改變的部分下手,一點一滴的去建立市民及市府團隊對執政者的信心,從小的成功經驗,去累積合作的模式,讓住在這裡的市民慢慢敢去相信,改變是有可能的。 基隆在整個台灣城市的發展史上算是非常早開發的地區,以前人家都說「基隆錢淹腳目」,但是它的腹地相對小,背山面海相對封閉,於是他同時兼備城市的規模與鄉村的性格。在當年,基隆不只是一個港,更是一個生活圈的概念,新北市的雙溪、金山、瑞芳、汐止、貢寮、雙溪其實都會把基隆當作一個市中心的概念,來基隆買東西,來基隆看醫生,來基隆過生活。 市長說:「於是在規畫基隆的時候,我就把整個北北基桃 950 萬人的首都生活圈一起想進去,再去想在這樣的大首都圈裡,基隆可以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擅長城市規畫景觀設計的林右昌市長,怕講解得不夠具體,馬上拿出一幅1854年復刻版的基隆地圖|TONY LEE 李安...

【粵劇女生】20 +歲月入十幾萬、30 破產、40+ 重拾夢想:我有傲骨

專訪粵劇演員 Man,她在最輝煌的演藝時光退下來,驀然回首,她感恩人生 30 的低谷,造就了她更豐盛的人生下半場。 攝影/陳嘉元、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工作室內,造型及化妝師 Man 由一群學生幫忙穿上粵劇戲服。「拉上一點點。」、「前後調轉了﹗」、「不行,再來過。」聲線沉穩,說話乾脆有力。再看照片上帶着文武生妝容的她,輪廓分明,氣宇軒昂,如未見真人,說她是個男兒身,沒半點疑惑。 「我從沒當自己是女人。」 舞台上她是個演活男角的瀟郎(藝名),從不服粵劇界的生存潛規則;現實中是個會為小女生出頭的大家姐,年少得志,風光近十年卻在 30 大關一鋪清袋,人在低谷仍咬緊內心的傲骨。做人有骨氣自然要犧牲,不怕路難行?她拋下一句:「我的人生本來就崎嶇,又何妨?」 身形高挑,輪廓分明,氣宇軒昂,Man 很快便被看中當上文武生。 有關注婚嫁造型或留意靈數占卜的人,也許會認識Man,她是一位婚禮造型及化妝師,同時鑽研生命靈數。擅長將中式美學融入新娘造型;亦敏感生命的覺知,相信人生使命,一切跟她的歷煉有關。她原是學戲出身,自言人生路崎嶇,其實年少時本平步青雲。自 6 歲參與學校表演《紫釵記》後,迷上粵劇,由學生班起步,就被看中當文武生,到不同慈善機構、活動,出演眾多劇目的主角,以為是躍身職業班的優厚條件,然而,初踏門檻,卻因行內的醜陋一面而卻步。 初入職業班,要由低做起,完全不被尊重,像狗一樣被呼喝,大家同是演員,都有阿媽生,為何小角色就要被人「問候」? 感謝當時的囂張:我靠努力上位 「初入職業班,要由低做起,完全不被尊重,像狗一樣被呼喝,大家同是演員,都有阿媽生,為何小角色就要被人『問候』?」最叫人難耐的,是涉及名利關係的潛規則。「10 歲出頭,一位行家說有機會給我出演一角,但前提要買一套戲服,當時母親拒絕,最後角色落入一位願意購買該戲服的太子女身上,我不知角色機會跟買戲服有沒有關係,但令我發現原來選角不只靠能力﹗」也許這不只是粵劇界的文化,而是社會的縮影,在各行各業都有可能遇見不是由能力衡量的工作機會,然而,我們還會執著於自我追求嗎? 帶着文武生妝容及造型的 Man,輪廓分明,氣宇軒昂,活像男兒身 我沒有家底,不想行到某一步為上位而犧牲自己,否則老來會覺得自己骯髒。 從演粵劇就要練好基本功,有實力才對得住藝術,是Man最敬愛的曾玉女老師所教導。所...

《俗女養成記》:39 歲不結婚,我沒孩子沒老公又得罪誰?

台劇《俗女養成記》,寫六年級女孩心聲。謝盈萱飾演的陳嘉玲,39 歲沒房沒車沒子沒老公,在眾人眼中看起來有點可悲。然而如同陳嘉玲,我們憑著一點任性和勇氣,尋找屬於自己的出路,不覺得這樣的自己,其實超級可愛嗎? 女人到了 39 歲,在世界看來,一點都不可愛了,對不對?台劇《俗女養成記》,寫六年級女孩的故事——辛苦工作 20 多年,沒房沒車又沒老公,才發現自己成了別人口中可笑的「俗女」。 謝盈萱飾演的女主角陳嘉玲,年近 40 歲,擔任董事長特助,頭銜看似風光,卻都專門替董事長打理私家事;有個交往四年的男朋友江顯榮,但兩人之間的關係早已逐漸轉變為室友。 陳嘉玲在前男友的婚禮上喝掛,醜態盡現,朋友急忙把她拖進計程車,罵聲:「二十歲喝醉酒是可愛,四十歲是可憐。」 《俗女養成記》用搞笑逗趣的台詞,寫出六年級女孩的真實心聲:覺得自己懂得各種人情世故,其實根本不喜歡也不習慣,別人都假設你應該要過得很好,你也就假裝一切都很好——譬如包給討人厭的前男友一萬二的結婚紅包。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39 歲的女人,彷彿得罪了社會,看起來不可愛,還有點可悲。你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可悲,只得學會接受婚姻,接受現在的工作——儘管知道自己不那麼想要,卻覺得自己已失去勇氣、時間,無法像七、八年級的女孩一樣放棄一切,去追逐自由。 然後呢?六年級的女孩就只能羨慕看著他們嗎? 39 歲的陳嘉玲,述寫了六年級女孩的另一種樣貌:房子車子孩子老公,有了其中一樣,是不是就能承諾我一輩子幸福,甚至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又或者我其實永遠有選擇,去做想做的事? 圖片|《俗女養成記》預告截圖 女人的年齡,從來就不是投資 陳嘉玲有個二姑姑,在三十歲論及婚嫁之時,決定與男友取消婚約,家中吵得雞飛狗跳,年幼時的陳嘉玲在一旁看著,像是看一齣鬧劇,好笑的是,二姑姑沒鬧,鬧騰的是家人,他們大聲嘮叨著越老女人越掉價,看誰還要娶你。(推薦閱讀: 《WWW:請輸入檢索詞》:30 歲以後不結婚的女人,能怎麼活? ) 女人要不要結婚,身旁的人總是比當事人還要著急。陳嘉玲一家的反應,反映出整體社會對女人的設限,三十歲是個門檻,三十歲以前的女人有資格可愛,有任性的資本,大可以談一場轟轟烈烈、不求回報的戀愛。飯桌上家人問什麼時候要結婚,你還可以拿年齡當藉口,笑說「我還年輕」。 然而三十歲以後,遑論來到四十歲的女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