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確診愛滋,也可以有健康小孩」全球第一座 HIV 感染者精子銀行在紐西蘭

12/01 世界愛滋日,紐西蘭開設全球第一間 HIV 感染者的精子銀行,破除世人對愛滋病的污名與歧視。

在 2019 年的世界愛滋日前夕,紐西蘭開設了全球第一座 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感染者的精子銀行, Sperm Positive 接受 HIV 陽性感染者在與醫護團隊配合之下,讓體內病毒量降至測不到(under-detectable, 縮寫為 U=U 或 +U)的狀態並且捐贈自己的精子。


圖片來源:Sperm Positive 網站截圖

近幾年在相關研究追蹤下,在測不到的狀態下,這些感染者不會藉由體液讓性伴侶感染 HIV 亦沒有傳染給新生兒的情況發生,身為首批捐精者之一的感染者Damien Rule-Neal 在接受 Sperm Positive 發表的媒體採訪內,表示:

我想讓人們知道:「你的人生不因為被確診為 HIV 感染者而停止了,而且你若有接受治療的話,是可以有自己的小孩的。」

被確診為感染者 20 年以上的他,長期在紐西蘭倡議感染者權益,曾經是廚師,現在因為想學習更多專業知識而決定攻讀護理學位,藉由與紐西蘭愛滋基金會(New Zealand Aids Foundation)、Positive Women Inc 以及 Body Positive (註:此處不翻譯這兩個機構的名稱是因爲 Positive 為感染者陽性,亦可解讀成正向,提供給讀者佐參) 在今年世界愛滋日前一起策劃了這項創舉,意圖打破社會長期以來對於感染者的歧視,並且希望世人能再多了解:HIV 感染者在接受合適的治療控制病毒量後,是不會傳染病毒給他人的。(同場加映:世界愛滋病日 30 週年|替愛滋除汙,就是替恐懼除汙

Damien Rule-Neal is one of the first three donors to give sperm to the online clinic, called Sperm Positive. Photo / Supplied
圖片來源:來源

HIV 除污

世界愛滋規劃署在2013年(UNAIDS)訂定90-90-90 的工作目標:

  1. 90%感染者知道自己感染狀況
  2. 90%知道自己感染狀況者能開始服用藥物
  3. 90%開始服用藥物者的病毒量都能成功抑制

UNAIDS 與世界各地的醫療照護團隊希望藉由目標以讓 HIV 的併發症愛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在2020年消失,雖然聽起來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但實證資料證實世界各已開發中國家的主要城市皆陸續達到原先設定的90目標,包含台灣,是的,台灣的新感染者數目在各大醫護團隊倡議與疾管署推動政策一起努下,這兩年 HIV 新感染人數皆有顯著下降。是此,UNAIDS 將目標值修到95-95-95,但在數據之外,如何消弭這些感染者所受到的汙名(stigmas)與標籤也是重要努力的目標,除了醫護相關人員外,一般民眾的接受與知識也是同等重要。

在紐西蘭宣布第一座感染者精子銀行的同時,臺灣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也在同一時間釋出拍攝的影片「愛,一直都在」,把台灣女性感染者在十年前確診後,與醫護團隊配合,將病毒量控制到測不到的狀態下產下一名沒有受感染的小孩,同時,自己的丈夫也沒有被感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在2018年約莫有三億七千九百萬的 HIV 感染者,其中約莫有 2/3 在非洲地區,剩餘的感染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半仍受到歧視,在台灣,這些感染者甚至被冠上拖垮健保,或是被與性生活紊亂產生不必要之連結,即便近年來台灣疾管署推動事先預防投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 PrEP),仍可見到有謠言指稱疾管署的預算排擠到衛生福利部的其他部門所轄的預算(像牙齒塗氟)。

我曾問過澳洲這裡一個年近 60 歲的朋友,他曾走過 1990 年代 HIV/AIDS 病例量甚多卻讓當時醫護人員束手無策的狀況,「那真的很讓人難過」他感慨地跟我說:「你知道嗎?每週去酒吧時,裡頭有一個專區,每有一個朋友因為 AIDS 併發症而過世,那個區域就會掛上他的名字。」(推薦閱讀:愛滋病不是罪!三個被世界遺棄的悲傷故事:「他不是怪物,他是我愛的人」

當時他的伴侶也因為 AIDS 併發症而過世,沒受到感染的他,完全能理解 HIV/AIDS 之所以不能作為玩笑的原因,他看著我,臉略帶傷感的說著:

George,如果你經歷過那樣歷歷在目且恐懼的狀況,就不會覺得這是能拿來當玩笑的主題。

事實上,墨爾本所在的維州政府在2035年定下了一個目標:

0%:沒有感染者因此受到歧視與污名化。


資料來源:維州衛生部

HIV 的防疫可以透過 PrEP 降低感染風險、篩檢以測得自身狀態,或是確診後與醫療團隊配合讓病毒量降到測不到的數目,然而就像朋友討論間所得的結論:「病毒比人心簡單多了,人心的複雜不論是HIV 所帶來的歧視與污名,間接造防疫上的問題。」希望藉由紐西蘭這座感染者精子銀行與臺灣所拍攝的影片而不再讓有人因歧視與污名之累而造成防疫上的窒礙難行,更希望藉由這些不同層面的方式,撐起更多友善與對話空間,以讓台灣開始朝向《0%,零歧視》這個目標邁進。(推薦給你:戴套就安全?六張圖帶你看愛滋預防的三大錯覺

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友人妖妖亦提供本文初稿意見,特此致謝。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P4fRxf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專訪基隆市長林右昌與夫人吳秋英:「建造一條青年返鄉的路」

專訪基隆市市長與夫人,當住在基隆的市民一次次對家鄉失望,誰願意承擔改變這座雨都的責任? 在過去老一輩的印象裡,基隆都掛上不快樂的城市第一名,失業率、自殺率、離婚率高居不下,就連住在基隆的市民,外出都不願意承認自己來自基隆。是什麼樣的人,願意承擔改變這座灰色雨都的責任?又是什麼樣的人,相信只要去做他的家鄉就會改變? 林右昌,基隆子弟,帶著對國土規劃的專長及中央部會的經驗,接任市長後三年內逆轉基隆墊底的命運,各項施政指數一路攀升,被譽為花最少錢做最多事的「城市魔術師」。今天我們訪問到帶領基隆市府團隊,拿下國土建設特別貢獻獎的林右昌市長及他的夫人吳秋英,一起談談孕育他們長大的家鄉——基隆,以及未來的願景。 林右昌市長在基隆獅球嶺長大,我問他兒時是否想過,長大後要讓自己的家鄉變得更好?他笑著說:我小時候真的沒有那種看著魚逆流而上的神話。圖片|TONY LEE 李安峰攝影於獅球嶺砲台 我不想讓基隆人繼續看衰自己的家鄉 「以前基隆市民對自己來自基隆這件事,是非常沒有光榮感的,所有的建設幾乎都落後,排名都是倒數,那種對家鄉羞於啟齒,自卑、感到害羞或丟臉的情緒,很難談什麼認同。」 他想做的就是終止這樣的負向循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黑白變彩色,把痛苦變快樂,把沒有熱情變成有熱情。他從小住在基隆,目睹基隆由盛轉衰的年代,也明白市民期待了太久但總是落空的心情,對很多的允諾已經不敢再期待。於是他花了很多功夫,把規劃執行出來,尤其找那些是覺得最不可能改變的部分下手,一點一滴的去建立市民及市府團隊對執政者的信心,從小的成功經驗,去累積合作的模式,讓住在這裡的市民慢慢敢去相信,改變是有可能的。 基隆在整個台灣城市的發展史上算是非常早開發的地區,以前人家都說「基隆錢淹腳目」,但是它的腹地相對小,背山面海相對封閉,於是他同時兼備城市的規模與鄉村的性格。在當年,基隆不只是一個港,更是一個生活圈的概念,新北市的雙溪、金山、瑞芳、汐止、貢寮、雙溪其實都會把基隆當作一個市中心的概念,來基隆買東西,來基隆看醫生,來基隆過生活。 市長說:「於是在規畫基隆的時候,我就把整個北北基桃 950 萬人的首都生活圈一起想進去,再去想在這樣的大首都圈裡,基隆可以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擅長城市規畫景觀設計的林右昌市長,怕講解得不夠具體,馬上拿出一幅1854年復刻版的基隆地圖|TONY LEE 李安...

【粵劇女生】20 +歲月入十幾萬、30 破產、40+ 重拾夢想:我有傲骨

專訪粵劇演員 Man,她在最輝煌的演藝時光退下來,驀然回首,她感恩人生 30 的低谷,造就了她更豐盛的人生下半場。 攝影/陳嘉元、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工作室內,造型及化妝師 Man 由一群學生幫忙穿上粵劇戲服。「拉上一點點。」、「前後調轉了﹗」、「不行,再來過。」聲線沉穩,說話乾脆有力。再看照片上帶着文武生妝容的她,輪廓分明,氣宇軒昂,如未見真人,說她是個男兒身,沒半點疑惑。 「我從沒當自己是女人。」 舞台上她是個演活男角的瀟郎(藝名),從不服粵劇界的生存潛規則;現實中是個會為小女生出頭的大家姐,年少得志,風光近十年卻在 30 大關一鋪清袋,人在低谷仍咬緊內心的傲骨。做人有骨氣自然要犧牲,不怕路難行?她拋下一句:「我的人生本來就崎嶇,又何妨?」 身形高挑,輪廓分明,氣宇軒昂,Man 很快便被看中當上文武生。 有關注婚嫁造型或留意靈數占卜的人,也許會認識Man,她是一位婚禮造型及化妝師,同時鑽研生命靈數。擅長將中式美學融入新娘造型;亦敏感生命的覺知,相信人生使命,一切跟她的歷煉有關。她原是學戲出身,自言人生路崎嶇,其實年少時本平步青雲。自 6 歲參與學校表演《紫釵記》後,迷上粵劇,由學生班起步,就被看中當文武生,到不同慈善機構、活動,出演眾多劇目的主角,以為是躍身職業班的優厚條件,然而,初踏門檻,卻因行內的醜陋一面而卻步。 初入職業班,要由低做起,完全不被尊重,像狗一樣被呼喝,大家同是演員,都有阿媽生,為何小角色就要被人「問候」? 感謝當時的囂張:我靠努力上位 「初入職業班,要由低做起,完全不被尊重,像狗一樣被呼喝,大家同是演員,都有阿媽生,為何小角色就要被人『問候』?」最叫人難耐的,是涉及名利關係的潛規則。「10 歲出頭,一位行家說有機會給我出演一角,但前提要買一套戲服,當時母親拒絕,最後角色落入一位願意購買該戲服的太子女身上,我不知角色機會跟買戲服有沒有關係,但令我發現原來選角不只靠能力﹗」也許這不只是粵劇界的文化,而是社會的縮影,在各行各業都有可能遇見不是由能力衡量的工作機會,然而,我們還會執著於自我追求嗎? 帶着文武生妝容及造型的 Man,輪廓分明,氣宇軒昂,活像男兒身 我沒有家底,不想行到某一步為上位而犧牲自己,否則老來會覺得自己骯髒。 從演粵劇就要練好基本功,有實力才對得住藝術,是Man最敬愛的曾玉女老師所教導。所...

《俗女養成記》:39 歲不結婚,我沒孩子沒老公又得罪誰?

台劇《俗女養成記》,寫六年級女孩心聲。謝盈萱飾演的陳嘉玲,39 歲沒房沒車沒子沒老公,在眾人眼中看起來有點可悲。然而如同陳嘉玲,我們憑著一點任性和勇氣,尋找屬於自己的出路,不覺得這樣的自己,其實超級可愛嗎? 女人到了 39 歲,在世界看來,一點都不可愛了,對不對?台劇《俗女養成記》,寫六年級女孩的故事——辛苦工作 20 多年,沒房沒車又沒老公,才發現自己成了別人口中可笑的「俗女」。 謝盈萱飾演的女主角陳嘉玲,年近 40 歲,擔任董事長特助,頭銜看似風光,卻都專門替董事長打理私家事;有個交往四年的男朋友江顯榮,但兩人之間的關係早已逐漸轉變為室友。 陳嘉玲在前男友的婚禮上喝掛,醜態盡現,朋友急忙把她拖進計程車,罵聲:「二十歲喝醉酒是可愛,四十歲是可憐。」 《俗女養成記》用搞笑逗趣的台詞,寫出六年級女孩的真實心聲:覺得自己懂得各種人情世故,其實根本不喜歡也不習慣,別人都假設你應該要過得很好,你也就假裝一切都很好——譬如包給討人厭的前男友一萬二的結婚紅包。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39 歲的女人,彷彿得罪了社會,看起來不可愛,還有點可悲。你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可悲,只得學會接受婚姻,接受現在的工作——儘管知道自己不那麼想要,卻覺得自己已失去勇氣、時間,無法像七、八年級的女孩一樣放棄一切,去追逐自由。 然後呢?六年級的女孩就只能羨慕看著他們嗎? 39 歲的陳嘉玲,述寫了六年級女孩的另一種樣貌:房子車子孩子老公,有了其中一樣,是不是就能承諾我一輩子幸福,甚至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又或者我其實永遠有選擇,去做想做的事? 圖片|《俗女養成記》預告截圖 女人的年齡,從來就不是投資 陳嘉玲有個二姑姑,在三十歲論及婚嫁之時,決定與男友取消婚約,家中吵得雞飛狗跳,年幼時的陳嘉玲在一旁看著,像是看一齣鬧劇,好笑的是,二姑姑沒鬧,鬧騰的是家人,他們大聲嘮叨著越老女人越掉價,看誰還要娶你。(推薦閱讀: 《WWW:請輸入檢索詞》:30 歲以後不結婚的女人,能怎麼活? ) 女人要不要結婚,身旁的人總是比當事人還要著急。陳嘉玲一家的反應,反映出整體社會對女人的設限,三十歲是個門檻,三十歲以前的女人有資格可愛,有任性的資本,大可以談一場轟轟烈烈、不求回報的戀愛。飯桌上家人問什麼時候要結婚,你還可以拿年齡當藉口,笑說「我還年輕」。 然而三十歲以後,遑論來到四十歲的女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