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蔣亞妮專文|男孩與女孩會彼此傷害,再各自長成了男人與女人

你的戀愛是柏拉圖式的?還是不如膠似漆就不滿足的?是充滿情慾的,還是充滿慈愛的?

文|蔣亞妮

媽媽粉

上衣總會因為摩擦起出點點毛球,男孩一樣落得要與女孩彼此傷害,各自長成了男人跟女人。

女孩時代,總會遇上一個男孩(也可能是女孩),可愛柔軟,像剛洗完蓬鬆有陽光氣味的純綿上衣,妳恨不得將它捧在天上穿在心裡,就是不得觸碰身體,因為那時,我們還相信身比心髒。將這男孩放在小說,就成了寶玉的仙女妹妹;電影裡,大約等於咕嚕的絕世魔戒;演唱會上,再怎麼都得是 idol 的擦汗手巾。若是要我現在舉出一件三十世代後,能與它質量守恆的相近事物,大概只有在腦海混沌、錢包失守的逢魔時刻裡買下的鞋履,可以作擬。

凡女如我,也總有一兩雙荒唐價錢的鞋。鞋不比錶或包、衣與裙,因它總是得踩進汙地行過泥水,不管它是否鑲著多麼薄透的蕾絲緞帶,甚至如羽毛寶石點翠般鮮麗,或再小心翼翼堅定地只穿去婚禮或晚會,也都難逃落地。在我年幼並隨時都想滾在每一處土地的年紀時,幼稚園老師曾將我溫柔扶起再堅定告誡:「女孩,妳相不相信世界上沒有一塊土地,沒沾過狗屎?」那時的我,還沒學過當雙重否定句出現時表肯定,但這句話卻神通般地被我頓悟,信仰至今,奉為聖典。因此,那一兩雙鞋大多時間被放在鞋櫃,還得收進盒裡,如果有防塵套也一起套牢再綁緊線頭。就像女孩時代裡遇見的寶藏男孩,只能接引上暗戀王座,遠遠地看,絕不能伸手觸摸。要遠遠地看,才能開啟美顏濾鏡與初戀泡泡。(延伸閱讀:【單身日記】愛我的人我捨不得,我愛的人我要不得

第一號寶藏男孩,鍾情時刻:七歲,小一開學典禮後的教室。請讓我們稱他為「柏原崇男孩」,因我後來初看電影《情書》時,如遭電殛的發覺他與柏原崇的肖像,雖然第一時間分享給那時最好的朋友後,她露出的眼神荒誕中又如此不忍,我依然一往情深。柏原崇男孩的光芒從七歲延續至十五歲,我們共享同學區與九年一貫國民義務教育,那時大約整個里和全年級的人都知曉我暗戀他。連我媽早上叫醒賴床的我時,只要說上一句:「不上學就看不到XXX了。」我就能鷂子翻起,背上書包。


圖片|來源

中學時的我癡迷武俠小說,秉信暗戀要如單刀赴會,我喜歡你與你喜不喜歡我,毫不相干,簡簡單單就這麼一回事,說幹就幹。若是有新來的妹子也對柏原崇男孩有了好感,不知從哪來的風聲總會傳出,要來十一班跟我拜過碼頭(柏原崇男孩早已遠在六班),暗戀才能成立,喜歡才算真心。我也就順手收下了好幾封粉色紙香水筆的武林帖,女孩們早早就那麼好看的字寫著:「我喜歡他絕不輸妳」、「希望妳能明白我不是要來搶走他」這樣的心情。我從不回信,江湖盛名,不需眷戀。

那時的暗戀心情是:他那麼好,就值得所有人喜歡,不喜歡他的那些才是傻蛋。我那最要好的傻蛋朋友,在我們十五歲畢業之際的某個放學麥當勞裡,與我各拿著一隻如今只能追憶的蛋捲冰淇淋認真吃著,一邊逼我正視她那時最喜歡的港星陳冠希,再三確認我有看過前幾晚在 MTV 首播的新歌,Edison 在海邊歪嘴一笑傾她城、再笑傾她國。說服不來的時刻,她忘情指著我說:「妳真是個沒有眼光的傻蛋!」(也有可能說的是王八蛋,卻不可考)。

傻蛋的我瞬間懂了,有一種暗戀像追星,我粉的是這個名詞,而不是這個名字。入坑的瞬間是七歲那年教室裡一個輕爽中分男孩的不油膩笑容,於是任他後來換牙缺牙、任他長得與柏原崇偏差值越來越高,任他喜歡我喜歡誰都沒有妨礙。雖然 Edison 後來的新聞,確實有防礙到了傻蛋朋友的鍾愛,但或許她不是他的真愛粉,也未可知。(延伸閱讀:【關係日記】艾爾頓強與伯尼陶平:有一種暗戀,是永遠不可能成真

蛋捲冰淇淋吃完後,我轉身考進了另一所學校,遇見第二號寶藏男孩,比起同齡人等不及的戀愛,我一介 old school girl,依然偏好捧在天上穿在心裡、碰不得的喜愛。如此才有說不盡的話題、越寫越好的日記。而如此那般怦然心動的巧遇時刻,比起後來的情人大餐,才真正能令我感覺驚喜。

於是當寶藏男孩的呼吸近在耳邊,青春期的汗味從身後圍繞我時,有夢初醒,不是春夢是春雷,我像一腳將新鞋穿進了沼澤。無路可出,是為初戀。從此以後,寶藏男孩只不過偶一閃現,寶藏成為了大祕寶,名詞終於變作誰的名字。就像再好的鞋,刮上第一橫後的第二與第三橫,皮漆零落錦入塵,我也就能大器地穿上它逛上一圈夜市與酒吧,不以物喜再多喝幾杯。

當你選擇穿上,不管是可愛的男孩或是陽光味道的上衣時,最好的時光就結束了。上衣總會因為摩擦起出點點毛球,男孩一樣落得要與女孩彼此傷害,各自長成了男人跟女人。當我早已變身女人胡亂闖蕩世間很久後,也曾在聽到某些據說很動人的歌曲時,倍覺傻蛋。像是另一個傻蛋好友,有很長時間在 IG 個人頁面上掛著宋冬野的歌詞:「你可知道你的名字,解釋了我的一生。」


圖片|來源

我總想跟她說,拜託不要,我們不是說好了都要立志成為不接受解釋、也不要愛上解釋的大人嗎!

雖然有些刻薄到接近涼薄,但稍微用一點幽默包裝,別人可能也不會發覺你已長成多麼自私的傢伙,彼此都知而不宣,在大人之道上交換眼神,也就過了。但某些瞬間,我能感覺到傻蛋的我依然活著,她會偷偷出來看上幾眼,心動一會兒。

比如,當我自認訓練到堅硬如金剛鑽的心,偶然被某個小我一輪以上的可愛男星,完全暴擊命中時,縱然同事說他根本童星,我也為他應援不會停。我是說,大叔當然也很好,大叔之妙妙無窮。但世上只有媽媽好,有一種粉絲就叫「媽媽粉」,媽媽粉看到男星裸身時,不帶激情,只會怕他著涼勸他多添衣;媽媽粉除了擔心明星的代言活動,更在意他的學校功課,他若安好,我隨時都能笑出姨母的慈祥模樣。

各位媽媽粉,請以自己為傲。當我們已經吃不到蛋捲冰淇淋,也快沒有人認識柏原崇,就要分不清新鞋好還是戀愛好時。若你有幸遇到傻蛋自己,請記住,她也曾是某人的寶藏女孩,被捧入天上萬般純潔柔軟。

那就輕輕揮手,跟她說聲:「哈囉,寶藏女/男孩。」

我們曾在。

本文摘自蔣亞妮的《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由悅知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



from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VMQK6q

最快最新的童裝資訊盡在:www.bonbonjr.com
時尚小孩指南
潮爸潮媽必看網站
時尚小孩|童裝www.bonbonjr.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俗女養成記》:39 歲不結婚,我沒孩子沒老公又得罪誰?

台劇《俗女養成記》,寫六年級女孩心聲。謝盈萱飾演的陳嘉玲,39 歲沒房沒車沒子沒老公,在眾人眼中看起來有點可悲。然而如同陳嘉玲,我們憑著一點任性和勇氣,尋找屬於自己的出路,不覺得這樣的自己,其實超級可愛嗎? 女人到了 39 歲,在世界看來,一點都不可愛了,對不對?台劇《俗女養成記》,寫六年級女孩的故事——辛苦工作 20 多年,沒房沒車又沒老公,才發現自己成了別人口中可笑的「俗女」。 謝盈萱飾演的女主角陳嘉玲,年近 40 歲,擔任董事長特助,頭銜看似風光,卻都專門替董事長打理私家事;有個交往四年的男朋友江顯榮,但兩人之間的關係早已逐漸轉變為室友。 陳嘉玲在前男友的婚禮上喝掛,醜態盡現,朋友急忙把她拖進計程車,罵聲:「二十歲喝醉酒是可愛,四十歲是可憐。」 《俗女養成記》用搞笑逗趣的台詞,寫出六年級女孩的真實心聲:覺得自己懂得各種人情世故,其實根本不喜歡也不習慣,別人都假設你應該要過得很好,你也就假裝一切都很好——譬如包給討人厭的前男友一萬二的結婚紅包。 圖片|《俗女養成記》劇照 39 歲的女人,彷彿得罪了社會,看起來不可愛,還有點可悲。你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可悲,只得學會接受婚姻,接受現在的工作——儘管知道自己不那麼想要,卻覺得自己已失去勇氣、時間,無法像七、八年級的女孩一樣放棄一切,去追逐自由。 然後呢?六年級的女孩就只能羨慕看著他們嗎? 39 歲的陳嘉玲,述寫了六年級女孩的另一種樣貌:房子車子孩子老公,有了其中一樣,是不是就能承諾我一輩子幸福,甚至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又或者我其實永遠有選擇,去做想做的事? 圖片|《俗女養成記》預告截圖 女人的年齡,從來就不是投資 陳嘉玲有個二姑姑,在三十歲論及婚嫁之時,決定與男友取消婚約,家中吵得雞飛狗跳,年幼時的陳嘉玲在一旁看著,像是看一齣鬧劇,好笑的是,二姑姑沒鬧,鬧騰的是家人,他們大聲嘮叨著越老女人越掉價,看誰還要娶你。(推薦閱讀: 《WWW:請輸入檢索詞》:30 歲以後不結婚的女人,能怎麼活? ) 女人要不要結婚,身旁的人總是比當事人還要著急。陳嘉玲一家的反應,反映出整體社會對女人的設限,三十歲是個門檻,三十歲以前的女人有資格可愛,有任性的資本,大可以談一場轟轟烈烈、不求回報的戀愛。飯桌上家人問什麼時候要結婚,你還可以拿年齡當藉口,笑說「我還年輕」。 然而三十歲以後,遑論來到四十歲的女人,任...

基督城槍擊案,紐西蘭總理:我絕不會提到嫌犯的名字

近年來恐怖攻擊的陰影環繞不散。上週在紐西蘭基督城發生的清真寺恐攻,造成了五十名信徒的死亡,紐西蘭總理 Ardern 從慰問、修法到抑制對嫌犯的討論,妥善的緊急因應處理贏得國際認同,更深獲受害家屬及紐西蘭人民的信賴。 上週在紐西蘭 Christchurch 發生的清真寺恐攻,造成了五十名信徒的死亡。這場恐怖攻擊事件源自於白人優越主義的支持者,在他持著多個武器掃射清真寺的同時,他在 Facebook 上直播整個過程。現今 Facebook 已經移除了相關的影片,紐西蘭政府也就這次恐怖攻擊事件做出因應措施,包含 Ardern 親自會見受害者家屬,並穿戴上穆斯林女性的頭巾以示尊重,以及修改槍枝管制法與相關法案,去全力避免未來的悲劇發生。 紐西蘭首相 Jacinda Ardern 戴上穆斯林頭巾慰問受難家屬以示尊重。| 來源 根據卡達獨立新聞 Aljazeera,這起恐怖衝擊事件只是一連串白人優越主義猖獗所引發的悲劇之一。 從 2011 年在挪威發生的 77 人屠殺事件,2015 年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當地教堂的 9 人非裔基督徒謀殺,2017 年加拿大魁北克地區清真寺的 6 人屠殺,到 2018 年美國匹茲堡猶太教堂的 12 名猶太信眾的槍枝掃射。當白人優越主義嚴重滲透歐美的政治體制時,許多國家的領導人並沒有認真對待這樣的風潮,比如紐約時報最近發表了一則新聞表示數十年來美國已經嚴重忽視白人優越主義與 3K 黨的橫行,這樣的情況在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後更趨嚴重。 Aljazeera 報的 Mohamad Elmasry 提出,白人優越主義漸趨之所以猖獗的最大原因,是主流媒體對於穆斯林以及其他種族的報導都是具有偏頗性的。 一起由穆斯林發起的恐怖主義會被大肆地渲染在各大主流媒體上,但一起針對穆斯林的恐怖主義卻會被忽視掩蓋。(看看更多: #PrayForParis 巴黎恐怖攻擊150人罹難!總統歐朗德:「面對恐懼,法國必須堅強起來」 ) 受難者家屬於這星期開始置辦受難者的後事。 這週首相 Jacinda Ardern 於星期二在紐西蘭國會上發表了演說,除了慰問受害者家屬以外,她也用堅定的口吻向全國人民保證,她不會給予嫌犯他想要的事:仇恨和惡名。 「你永遠不會聽到我提到他的名字,」Ardern 說。「他奉行恐怖主義,他是個罪犯,他是個極端主義者。而在我說的每一句話裡,他...

和家人談政治不翻桌�!心理學教授:提問比直說有效

「難的不是談政治,是和立場不同的人相處。」寫給也同樣煩惱的你,只要掌握三件事,即使立場不同,也可以理性地好好講話。 自從懶人包「 如何和孩子開口談政治 」發表之後,我們收到許多朋友們的支持回饋,其中有不少把拔馬麻們無奈表示:其實教導孩子談政治不是最難的,最困難的是跟政治立場不同的家中長輩相處,一談政治就吵架,吵到要斷絕家人關係,這情況通常愈到選舉前愈嚴重⋯⋯政治似乎成為家人茶餘飯後「翻桌指數最高」的禁忌話題。 這次我們想好好談談,如何跟政治立場不同的家中長輩相處甚至開啟理性的對話? 圖片| 來源 首先你得先問問自己:「是否一談到政治就激動不已、口不擇言?」、「聽到長輩與你意見不同,甚至不問政績政見,就盲目成為某政治人物鐵粉時,總讓你理智斷線,想罵醒他們?」與家人和平相處的首要條件是,從自己開始改變,談論政治前,試著先理解以下三件事: 1. 世代價值觀差異 政治立場的差異,源自於兩個世代身處的時代境遇與社會文化氛圍的迥異,而這種根植於價值觀的意識形態是很難輕易被動搖的。 曾經有個長輩與我分享,他年輕時積極參加工會,為勞工權益、為人權發聲,結果因此得罪資方被炒魷魚,更成為同行間永不錄用的黑名單。長達兩年的期間,找不到工作,還揹負著一家老小的生計⋯⋯見到他神情略帶痛苦的回憶這段往事,我終於知道為何「乖巧順從、別搞事」從此成為他的處事哲學。 也因為明白他曾經歷遭遇的事,聽到他批評年輕人上街遊行是「短視近利、不會思考」時,我雖不認同,卻能夠理解他的視角。(延伸閱讀: 「管自己就好,管政治幹嘛!」為什麼跟孩子談政治很重要? ) 2. 接收資訊不對等 從近幾年的公民運動中,不難發現,兩個世代獲取信息的渠道天差地遠,除了有線無線的媒體外,我們更能輕易從網路、自媒體、非官方各種管道獲取相關資訊;但對於部分長輩來說,長年固定收看的單一媒體或報紙,就是僅有的訊息來源,而這也大大影響他們對世界、對政治的視野。 年輕世代受教育的過程中,或許多少都培養了「獨立思考、思辨」的能力(當然,我還是認為填鴨教育佔了我學生生涯很大的比重⋯⋯),當接受到太多真偽混雜的訊息時、當媒體漸漸沾染上各種政黨色彩時,也許我們會試著質疑、分析、查證、過濾訊息來源,但這種公民素養卻未必存在於部分長輩的思維與成長環境,他們所受的教育,多數時候被教導的是服從威權,而非批判性思考。 理解世代的差異,...